查看原文
其他

金牌专业 |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金牌专业展示



【前言】 2021年是广东新高考实施首年,首次采用院校专业组投档录取模式。志愿填报,以往是先选学校再填专业,今年则是选学校同时也选专业组。为积极推广我校优质特色专业,做强一流本科、建设一流专业、培养一流人才,教务处通过此专栏搭建金牌专业展示平台,立体展示我校人才培养工作成果,推动建设社会认可度高、教学质量好、人才培养成果丰硕的一流专业,推进我校本科教育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和创新发展。


【本期展示】 计算机科学学院:软件工程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物联网工程专业、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人工智能专业



学校简介 |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创办于1957年,是一所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省属普通高等学校,也是首批广东省普通本科转型试点高校、广东省“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特色高校提升计划建设学校。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致力于培养高素质职业教育师资和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现设有24个学院,全日制普通在校生26920人;72个本科专业,其中理工科36个,文科36个;建有50多个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综合改革专业、卓越人才培养专业和应用型示范专业;建设70余门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在线开放课程、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师教育课程;构建了高素质职教师资与应用型人才的学科专业培养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产教融合,深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等开展协同创新战略合作项目,与知名企业共建国家级和省级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252个。



学院介绍 | 计算机科学学院





01

学院介绍


计算机科学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具有47年的本科办学历史,先后经历了数理系(1974)、数学系(1986)、计算机与信息管理系(1993)、计算机科学系(1996)、计算机科学学院(2007)等五个阶段。学院立足广东、面向华南地区、辐射全国,以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科技和教育发展需求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计算机领域应用人才和“双师型”计算机职教师资人才为办学定位和理念,并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强烈的使命感投身于“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事业,坚持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竭力培养社会急需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78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23人、博士35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20人、青年珠江学者1人。学院学科建设及学术研究基础条件较好,现有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广东省“冲补强”特色重点学科广东省珠江学者设岗学科;有本科到一级学科学术型硕士点的完整培养体系,如图1所示;并建有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华南资讯)、广东省教育厅“多模态识别及智能控制安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认知物联信息处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产教融合大数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市数字内容处理及其安全性技术重点实验室等多个省部级平台和多个本科教学实验室,能够为本科教学、实验实训以及科创训练等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平台与实验室建设情况如图2所示。

图1 人才培养体系

图2 平台与实验室建设情况

近五年,学院累计荣获省级教学/科研奖励40余项,其中荣获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次;荣获中国专利优秀奖1次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次等;学院累计承担各级各类科研和教研项目150多项,其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1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54项,科研经费达2500多万;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会议论文集上发表论文150多篇,被 SCI/EI检索(收录)80多篇;累计申请国家发明专利近200项,其中已经授权近40项,授权专利转化为应用成果为企业带来直接经济效益近5亿元


02

专业介绍

学院现设有5个本科专业,分别为按计算机大类招生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以及单独招生的软件工程人工智能专业软件工程专业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教育部省级一流本科建设专业并分别于2018年和2021年通过了IEET工程认证物联网工程专业为广东省特色建设专业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两个专业为新工科专业,分别于2018年和2020年开始招生。专业设置及其特色优势如图3所示。


图3 本科专业设置情况


03

学生培养与就业

学院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挑战杯、“互联网+”、蓝桥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全国高校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创新大赛、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等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累创佳绩。近五年,获得国际级专业竞赛奖项29项国家级专业竞赛奖项156项省级专业竞赛奖项426项总获奖1268人次

学院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平均在97%左右,毕业生主要就职于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知名IT企业和一些中小型IT企业;学院毕业生考取研究生比例逐年提高,2021届超过10%,具体信息如下表所示。




专业展示


●  一流本科专业 | 软件工程  



01

整体介绍

软件工程专业以信息产业需求为导向,紧紧围绕地方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树立“以学生为中心、能力培养为导向、持续质量改进”的工程教育理念,培养具有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创新精神、国际化视野,较系统地掌握软件工程基本理论知识,能从事有关软件工程方面的研究、应用和开发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软件工程专业是一级学科软件工程所属专业之一,本专业是广东省首批示范性软件工程学院之一,于2014年成为广东省高等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2019年通过IEET工程教育认证,目前已有12届毕业生,已累计培养本科生1600余人。

本专业拥有一支较高水平的教师队伍,目前有教授2人,副教授1人,博士学位7人,硕士学位2人。近年来,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和教研项目60多项,其中包括国家级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20多项,经费近1000万元;获得多项市厅级以上的奖励,包括中国优秀专利奖、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第九届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一等奖等。 

本专业现有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与华南资讯科技有限公司共建),广东省计算机应用与软件实训基地,一个省级计算机应用教学示范中心,拥有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 ,二等奖1项,省级在线开放(精品资源)课程3门,5个省部级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两个省级工程中心和一个广州市重点实验室。



02

专业教学 / 科研

本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学分占总学分比例为75%,教授给本科生上课比例为25%。本专业教师均毕业于计算机相关专业,拥有丰富的项目实践经验,能够灵活地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包括基础训练、技能训练和综合实训。课堂讲授的基础知识均配有小型练习题,同时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算法的基础上,思考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实践的兴趣。综合性实验覆盖多个章节的知识点,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学会团队的分工合作,逐渐养成探索研究的创新精神。近三年来,本专业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国家级、省级各类学科竞赛活动,并获得了国家级一、二等奖以上奖励共36项,具体信息如下表所示。


03

毕业生就业及升学

软件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方向主要集中在技术岗位,如web开发、移动终端开发、大数据开发、计算机系统工程师、计算机软件应用工程师等岗位,代表企业有小米通讯科技有限公司、广东今日头条科技有限公司、广州汉全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毕业生就业形势较好,平均月薪酬处于学院前列。该专业毕业生考取研究生的学校主要集中在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香港浸会大学、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

04

招生关键数据

软件工程专业2018年以来招生人数、录取最低分、录取最低排位如下表所示。


 省一流本科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01

整体介绍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开办于1994年9月,2019年成为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2021年通过中华工程教育学会(IEET)的信息教育认证规范(CAC),目前有师范和非师范两个培养方向,已累计培养本科生3000余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标准,紧紧围绕地方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树立“以服务为宗旨、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工程教育理念,培养具有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化视野,较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能从事有关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面的研究、应用和开发工作等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现有教授1人、副教授12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2人,既有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优秀奖、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和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的学科带头人,又有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形成了一支学历层次高、年龄适中、人员结构合理的教学科研队伍。近三年来,本专业教师承担各级各类科研和教研项目90多项,其中包括国家级项目11项、省部级项目37项,经费达1800多万元。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会议论文集上发表论文130多篇,被SCI/EI检索(收录)50多篇;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15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00多项。


02

专业教学 / 科研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制定了符合中华工程教育学会(IEET)信息教育认证规范(CAC)要求的人才培养方案,注重学生实践实训能力的培养,构建了课内实践+课外实践+校外实践“三位一体”以及“课程实训->综合实训->创新实训->研究实训”四层次递进式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教授给本科生上课比例为100%,实践教学环节学分占总学分比例为32.1%。近3年来,本专业教师共主持省级教改项目5项,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9项,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省级在线开放(精品资源)课程3门;学生培养效果良好,在国内外学科竞赛中屡创佳绩,2018年以来学生共获得包括“挑战杯”、“互联网+”、“美国大学生建模比赛”等省部级以上重要竞赛奖励200多项,详细信息如下表所示。

教师获奖及项目支持情况

学生竞赛获奖情况


03

毕业生就业及升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含师范)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8%以上,主要服务于珠江三角洲企事业单位,从事软件开发、信息化管理和计算机教育等工作,部分优秀毕业生既有入职腾讯、华为、网易等知名企业,也有成功创业的优秀企业家。本专业毕业生升学主要考入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省内外知名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也有部分毕业生前往英国诺丁汉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悉尼科技大学等国外知名大学继续深造。

04

招生关键数据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含师范)专业2018年以来招生人数、录取最低分、录取最低排位如下表所示。


●   省级特色专业 | 物联网工程   ●



01

整体介绍

物联网工程专业作为省级特色建设专业,该专业的培养目标为以服务物联网产业发展为宗旨,培养物联网领域系统分析与设计、科技开发及应用创新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将掌握传感器网络、嵌入式系统、智能信息处理等领域的基本知识,具备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专业教学和管理等工作的能力,能够在企事业单位、教育机构、职业院校等从事与物联网相关的研究、设计、开发、系统集成及运维管理等工作,并具备在专业领域跟踪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以及较强的创新实践能力。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物联网工程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接受物联网工程设计、实施和应用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研究和开发物联网应用系统的基本能力。

本专业学生毕业应获得以下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1)热爱祖国,初步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具有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观念,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2)掌握物联网技术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应用技能,特别是传感器技术、无线射频技术、计算机网络、无线传感网、软件工程、信息工程、掌握物联网系统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3)具有研究开发物联网应用系统的基本能力,能熟练进行物联网应用系统的方案设计、技术实施、产品部署、以及嵌入式软件和应用软件系统开发;(4)了解物联网和计算机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团队合作精神和良好的职业素质;(5)基本掌握一门外语,具有听、说和写的基础,能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

本专业现有教师11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3人,博士学位教师9人,有物联网工程实验室、物联网工程创新应用实训平台、物联网智慧溯源等专业实验室。本专业的教师具备良好的教学和科研水平,能胜任本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同时本专业每年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聘请一定数量的具有丰富工程项目实践经验的企业老师兼职指导学生实践课程和毕业设计,反馈效果很好。


02

专业教学 / 科研

本专业教师大都有计算机类专业或物联网专业的学科与专业学习背景、有部分教师具有丰富的物联网工程项目研究开发背景,能根据课程要求和教学大纲严格实施教学和实践,并想办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外,本专业教师积极鼓励和指导学生参加各类比赛,获得了不错的成绩。本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学分占总学分比例为73%,教授给本科生上课比例100%,2018年以来部分省部级及以上获奖和支持情况如下表所示。


03

毕业生就业及升学

物联网工程专业(含师范)毕业生就业方向主要有物联网硬件开发工程师、物联网软件开发工程师、物联系统信息服务高级工程人员、中高职院校物联网专业教师等。毕业生能够在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职业院校等从事与物联网相关的研究、设计、开发、系统集成、管理和教学等工作,也可报考国内外著名高校的研究生。就业代表单位主要有广州市奥威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智岩科技、中通服建设有限公司、多益网络、北京师范大学广州实验学校等;毕业生中考取研究生的主要集中在暨南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广东工业大学电子信息专业、广州大学电子信息专业等高等院校。


04

招生关键数据

物联网工程(含师范)专业2018年以来招生人数、录取最低分、录取最低排位如下表所示。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   ●



01

整体介绍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是面向省一流建设的新工科专业,为了满足广东省新兴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对数据科学及大数据技术人才的需求,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数据科学理论和专业知识、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较强的计算机工程实践与协作能力,具备计算机、数学、统计学等多学科知识和技能,具有利用数据思维深入分析产业中复杂工程问题、解决问题、自主学习以及创新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人才。

近3年,本专业学生获得高教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和五一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泰迪杯”数据分析职业技能大赛一等奖,MathorCup高校数学建模挑战赛—大数据竞赛本科组一等奖等省级以上专业竞赛奖项多项。同时,学院建有多个省/市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以及大数据分析与应用实验室等多个本科教学实验室,能够为本专业学生参加实验/实践提供条件上的保障。


02

专业教学 / 科研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系有11名教师,包含2名教授、3名副教授和6名讲师,其中7位具有博士学位。教师中有1位海归博士,2名教师具有海外访问学者经历,1名教师长期担任国际教育学院双语教学教师。教师积极参加校企合作,有双师型教师2名,3名教师具有企业工作经历和背景。本专业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教学环节学分占总学分的24%左右,《大数据理论与技术》、《区块链技术》、《微信小程序实战》、《电子商务》等课程在超星平台实施线上线下相混合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7*24小时的学习服务。

本专业教师在科学/科研方面具有较强的实力,近3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广东省教育厅重点项目多项,并接受腾讯公司等企业委托的横向课题,科研经费达120多万元。本专业教师重视教学质量,主持和参与获得2项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获得省级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主持广东省第一批创新创业课程建设项目,教学效果优秀。刘晓勇教授牵头申报的《“五位一体,三链并进”--计算机类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获得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赵剑冬副教授参与申报的《服务产业转型升级的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工程实训体系构建与实践》获得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并牵头完成了广东省第一批创新创业课程建设项目《电子商务创新与创业》。李辉辉博士获得广东技术师范大学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比赛理工组一等奖。


03

毕业生就业及升学

本专业第一届毕业生将于2022年毕业,毕业生能继续攻读计算机类硕士研究生,也可以报考公务员,还可以在国家事业单位、银行金融机构、高新技术企业等机构,从事大数据分析、处理和挖掘以及大数据设计开发、系统集成、管理维护等各方面的工作,将会获得较满意的薪酬待遇。

本专业与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新加坡管理大学、香港浸会大学建立良好合作关系,优先推荐学生申请上述院校的硕士研究生。同时也鼓励学生报考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省内外重点高校,也可留校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


04

招生关键数据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专业2018年以来招生人数、录取最低分、录取最低排位如下表所示。


●   人工智能专业   ●



01

整体介绍

人工智能专业面向新一代人工智能国家战略发展需求,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培养人工智能研发、设计、应用和管理人才。以计算机视觉和自然语言理解为专业特色,致力于培养学生扎实的数理基础和计算机基础,系统的人工智能专业理论和技术,前沿的人工智能应用视野。本专业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其中教授2位,副教授4位,博士5位,同时注重工学结合,聘请高水平的企业工程师参与专业实训教学,通过产学研合作与企业共建机器视觉实验室和人工智能实习基地。毕业生就业面广,主要面向软件企业或其他企业的IT部门,从事智能感知、模式识别、深度学习、自然语言理解、计算机视觉等专业领域的软件研发和算法设计工作;并在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人工智能系教师赴商汤科技洽谈实验室共建

专注的课堂学习

贴近现实的实验实训


人工智能在青光眼辅助诊断中的应用(教师指导学生的创新训练成果)


02

专业教学 / 科研

人工智能专业2020年开始招生,首届学生目前处于学科基础教育阶段,教授给本科生上课比例为25%,进入专业教育阶段后比例会进一步提升。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占总学分比例约为40%。计算机科学学院目前建设了4个与人工智能相关的科研平台,包括:(1) 广东省科技厅广东省认知物联信息处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 广东省教育厅“多维信号的智能计算及其安全性处理技术”创新团队;(3) 广东省普通高校国际暨港澳台合作创新平台(自然科学),《深度学习与压缩感知数据处理平台》;(4) 广东省协同创新与平台环境建设-国际合作平台(自然科学),《深度学习与压缩感知技术及其在大数据处理的安全性应用》。目前学院有29位博士在开展人工智能领域的科研工作,并坚持让本科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人工智能专业本科生能在全学院范围内获得高水平教师指导。


03

毕业生就业及升学

根据人工智能专业的培养目标及定位,同时参照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相近专业,人工智能专业毕业生将主要面向高级软件开发、算法设计、深度学习、机器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领域工程师岗位,预期能去华为、腾讯、百度、阿里、小米等知名IT企业就业,同时面向数量庞大的创新型高新技术企业就业,或者面向银行、政府、制造等行业从事行业领域人工智能数据分析和IT规划方向就业。

人工智能专业2020年开始招生,目前学院暂无毕业生,但目前人工智能是各大院校硕士和博士的主要研究领域,就人工智能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而言,继续攻读硕士和博士将会大受导师们欢迎。


04

招生关键数据

人工智能专业2020年招生人数、录取最低分、录取最低排位如下表所示。




更多信息


学校官网

https://www.gpnu.edu.cn/


学院官网

https://jkxy.gpnu.edu.cn/


学院联系方式

020-38256730





图文来源:计算机科学学院

活动组织:赵建云 汤婷婷
排版:林书莹 李思妍 梁惠杭
编辑:喻太红 邱向宇
审核:向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